你會做菜與人分享嗎?

你會使用浴室而不與人產生口角嗎? 

你知道如何與國際學生一起生活嗎?

英國學生住宿可是大有學問呢!

 

有經驗的人都知道,出國念書要面對的不只是學業上的壓力,更多的是良好人際關係的培養生活上的適應

這些能力的養成,才是支持我們面對寂寞、學業困境,與被教授"噹"時的強大力量,更或是將來就業上的助力。

學校宿舍,提供了這樣的學習環境。

此外,一抵達學校,最先接觸的就是學生宿舍;之後,除了上學,大部分的生活也在學生宿舍裡打轉。

因此透過了解宿舍的生活型態,可以讓旅外生活游刃有餘,享受真正的學習樂趣並擴展國際人脈。

 

英國大學的國際學生住宿大致分為:接待家庭(homestay),學生分租房子(Student Houses)及學生分租整區宿舍中的一間(Student Residence)。

(接待家庭或個人自己在外租房可學習的地方不一樣,另篇討論。)

室友們形形色色來自各國,大家的生活型態、宗教信仰、社經條件、人生歷練、年紀與科系等都大大不同,很值得探索。但要先避開衝突,建立良好關係,才能擁有那把打開友誼之門的鑰匙。

房間:

為了享有個人隱私,每個人都擁有自己的房間(single room),房內附有床、書桌、椅子及衣櫃,有些學校宿舍還會附被子跟枕頭。

清潔人員(clearners)每週會在固定時間來打掃並換洗被單與枕頭一次。

但因為建築材料的關係,房間隔音設備並不是太理想。

厚重的防火門與廚房的櫥櫃門,隨著出入者的進進出出,使用時的開開關關,那一聲聲的巨響,常常引起睡覺中或讀書中的室友們不悅。

不同科系的上課時間也不一樣,加上有人特愛安靜,有人特愛播放重搖滾,更容易加深衝突。

所以在房間內說話時及行動時要多注意一點,尤其是夜間,可以降低不必要的衝突。

此外,英國室內除了廚房與浴室為了安全理由安裝了日光燈外,其他都是昏黃的燈光(約40燭光)。

因此,習慣四人一間的台灣學生們一開始都很不能適應,對於昏黃的燈光與英式牆壁的櫃子有著無限想像的恐懼。

我的學生們因為害怕,寧可兩人擠一張床讓另一間房空著,這對英國人來說是不可思議的事。 

如果燈泡壞了,一定要請校方派人來換,自己不可以任意更換,因為英國電壓有230V喔。

 

衛浴設備: 

▲ 圖A點是抽風機,洗澡前將線往下拉即可打開,洗完澡別忘了再拉一次關上以省電。

   為了衛生起見,女用衛生棉要先放在紙袋裡,再投入灰色的桶子(圖B點)。除了開口,桶子是打不開的,學校會定期派人處理。

視個人預算,衛浴設備可以個人專用(en-suiies)或與人共用(shared bathroom)。每週由學校提供一個房間2卷滾筒式衛生紙。

每個人的生活習慣不同,因此,共用衛浴設備很容易成為戰場,特別是早上上學前一堆外國人搶著洗澡又洗得特別久,而你正想上大號...

 使用注意事項:

1.英國的房子大多為木頭與磚造,使用浴室記得盡量保持乾燥,以免地板腐爛,浴室從2樓掉到1樓或像下圖(我的親身經歷)。

2.上完廁所用過的衛生紙切記必須丟在馬桶裡沖掉!英國人認為用過的衛生紙放在垃圾桶裡會孳生細菌。

3.有些英國人習慣蓋上馬桶蓋再沖水,這樣可以把"Bad luck"沖走。其實應該是沖水時,馬桶蓋蓋住細菌比較不會四處亂飛的概念。

4.上完大號、沖完水時,馬桶裡可能仍沾有"殘餘物",請務必拿起旁邊的馬桶刷刷乾淨,以免引起口角。

5.英國的馬桶沖水要很用力按,洗澡台也非常容易積水,所以洗完澡一定要把頭髮,垃圾清理乾淨,以免積水,造成下一位使用者的不便。

以上,都是我們曾經被室友們或打掃人員義正嚴詞教育過的實例。

▲  積水太嚴重會收到警告信,並可能被罰錢,甚或整座洗澡台拆掉重建。

 

廚房:   

kitchen6

英國外食不像台灣這麼普遍而且非常昂貴,餐廳裡每餐大約10鎊起跳吧,還要額外付10%小費。

甚或,其他歐洲國家的餐廳喝水可能比喝酒或可樂還要昂貴,你必須學會精打細算過生活。

英國宿舍裡會提供全套廚房設備(Fully-equipped kitchen facilities),這可讓學生學習自己做菜(self-catering),省下生活費並學習獨立生活。

廚房裡應有盡有,有微波爐 (microwave)、熱水壺(Kettle)、烤麵包機(toaster)、烤箱(grill & Oven)及冰箱(refrigerator)。

冰箱則分為上面的冷藏庫(fridge)與在下面的冷凍庫(freezer)兩部份,與台灣的使用方式剛好相反。

煮東西的爐子(stove)一般會有四個(如上圖左或前),右手邊根據不同位置的爐子會有四個開關,溫度的高低可從1-6漸進式調整,無法像台式的爐子一樣,瞬間調整火候。因此,如果同時用兩個爐子以上,很容易分身乏術,讓煮沸的湯湯水水一下溢出。

此外,爐子下方富有烤箱。使用烤箱上層的grill時箱門要打開,使用下層的oven時箱門要關上。grill是要讓肉的表皮更脆;oven則要讓肉均勻受熱,弄錯很容易烤焦,冒煙。

使用廚房時,一定要打開抽油煙機且不能離開廚房。不然,一冒煙,警報器就會大響。警報器一響,在屋內的人必須全員跑到規定的地點集合,警衛跟舍監很快就會出現。違者可能視情節輕重會受罰。當時住宿時,最怕半夜被警報器吵醒,這警報聲超淒厲的,足以讓人立馬抓狂!

幾次警報大作的經驗後,發現最常讓警報器響的原因就是烤香腸起火。外國學生不知為何隨時都在烤香腸,而且把香腸放進烤箱後,他們就去做自己的事了。我遇過最慘的一次是凌晨四點多警鈴大響,室友們全部穿著睡衣、蓬頭垢面緊急衝出,在大雪紛飛的天氣裡,我們在定點站了一個多小時,等待警報解除。卸妝後的室友們有時很難認出。幾次警報之後,大家的睡衣也越穿越花俏,隨時保持戰備及最佳狀態!

另外,外國學生很容易堆疊碗盤不洗,要用時也只洗那幾個需要的,這時切忌不要幫忙洗,因為你可能會慢慢轉為佣人模式,特別是垃圾多到爆的時候。

有些宿舍廚房還會附有免費洗衣機(washing machine)跟烘衣機(dryer),有些則需要至定點使用投幣式洗衣機(coin-operated launderette)。

洗一次約2.2鎊, 烘約2鎊。另外,廚房的櫃子裡也附有熨斗跟燙衣板喔。 

外國學生用洗衣機的時間與次數常常讓我匪夷所思,所以洗衣時間盡量與他們錯開,或協調好,排好個別洗衣時間,不然等到天荒地老也輪不到你。

再者,請花點耐心好好地了解各種洗衣程序。如果沒有選對模式的話(quick wash),洗完一次通常要花3小時。

學生們的金氏紀錄是一次連續洗了9小時都停不下來。洗衣機停止後,衣服都得重買了。

做菜時,台菜通常可以吸引不同國籍的室友們好奇觀看,這時就可以用英文聊天,建立初步的認識。

飯廳(dining area)通常跟廚房一起,則提供分享的地方。大家坐下來一起用餐,交換各國料理吃,更重要的是聊天的內容可以小至這道菜的作法,大至對世界大事的看法。

在飯廳裡,我們聊過論文的寫法,台灣與大陸的差異,黎巴嫩與敘利亞的關係,希臘與西班牙的財政問題(在經濟風暴尚未發生前),對死刑與兩性議題的看法,還有看手相(外國人一樣好奇)...。

聊到high處,每個人還會端出自己的電腦,秀出一張張照片並談起每個人自己的故事。室友們的朋友們也帶來更多的互動交流的機會。

這些談話的價值並不遜於課堂上的學習,比如讓我提早至少五年知道經濟風暴已產生,年金改革的重要性,兩性議題在歐洲各國的發展。

這些來自各國真實且快速的資訊居然在一個小小的飯廳裡呈現並拓展了我的見識,這是我當初出國前只想拿文憑所沒想過的事。

英國的學生宿舍提供的不僅是一個住宿的地方而已,它讓學生培養獨立生活的能力,也讓人脈在此拓展。了解住宿的眉眉角角及不同文化的生活模式,就可以避免或降低與其他不同國籍室友們之間的衝突,進而建立跨國際,跨領域的友誼。這些朋友們的經歷與分享可以加寬、加深我們的國際視野,是一輩子的資產。

 

 

arrow
arrow

    Dr. Hu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