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英國讀書的時候,房東告訴我說,英國的雞是在規劃方正、一格一格的籠子裡長大的。

為了標準化及量化,以利將來容易包裝販售,因此,小雞們被餵食一樣的食物,喝一樣多的水,照SOP標準程序飼養。

但是,不管怎麼煮,雞的口感嘗起來總是怪怪的,還帶著一股濃濃的腥味。

於是,跟外國友人們聊天時,常常想起台灣雞的美味,跟他們一直吹噓著台灣雞有多好吃!台灣雞農多有創意!

台灣雞的種類不但多,還會做運動,聽各式各樣的音樂。

比如放山雞,自由自在,天天開心。

還聽說撥放搖滾樂或莫扎特的音樂,特別能增加雞下蛋的量!

還有還有,烏骨雞,特別品種,特別養生

英國友人們聽完後,沒有預期中的期待,皺皺眉頭。無法理解為何要把蘑菇弄成黑的(是香菇!),把蛋煮成黑的(是茶葉蛋!),把雞養成黑的(是烏骨雞!)。

此外,大部份英國人只吃雞胸肉,他們認為雞腿裡有太多血管,雞腳又走在陸地上,很髒! 

雞翅則都是骨頭,不方便用刀叉在餐桌上食用。

不過,這倒是肥了我們這些想省錢的外籍生。

 

這些雞雖然最後都會成為盤中飧,但養成過程不一樣,帶給人的美味與愉悅感也不一樣,是另類台灣之光嗎? 

 

arrow
arrow

    Dr. Hu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